ManBetX万博昨日上午,以“开放包容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在天津举行。在万丽天津宾馆一楼大宴会厅叙厅,设置了泥人张、汉服盘扣、杨柳青年画三个非遗展区,吸引了现场许多参会嘉宾参观互动。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中国泥塑艺术的代表。结合了塑与绘的技艺,先塑造形体,再以工笔书法绘色。创作题材广泛,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泥人张的展台前,嘉宾们饶有兴致地与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赵阳交流了起来。“西安的兵马俑都是非常高大的造型,这个关公的造型也是高大的,西方有的人认为中国人是矮的,这是不对的,其实中国人都是高大的。”
看到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泥塑,俄罗斯圣彼得堡欧洲大学政府和公共关系副校长、历史学院教授尼斯塔洛马金跃跃欲试,心情无比激动。在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赵阳的指导下,洛马金教授体验了泥塑的制作工艺。用浅色颜料在泥塑上画了几笔,泥塑上的彩色图案顿时显得有了层次。赵阳告诉他,刚刚画的那几笔正是给泥塑提亮,是画龙点睛之笔,会让作品更生动。得知完成这个泥塑作品要花费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尼斯塔洛马金忍不住感慨:“这需要很大的耐心,太了不起了!”他表示,这种非遗文化很有特色,艺术是相通的,推广非遗,能够推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他很愿意把这些非遗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让这些传统技艺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大家相互学习、发展。它们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深化了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
天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曾氏华服”以高档织锦缎和丝绸为面料,既包括旗袍、马褂、男女中式套装等样式,又有盘扣这种独特的配饰。在发展演变中融入现代裁剪元素,展现出中外合璧的独特魅力。
曾氏华服手工精细制作技艺展示的旗袍和中式服饰吸引了众多嘉宾的目光。曾氏华服手工精细制作技艺&曾氏津派盘扣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邢晋与曾氏华服传承人邢书分别为大家讲解了华服的历史文化传承故事与非遗技艺的特色。
“几百年来,盘扣技艺被赋予了一定象征意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自然灵性和人文精神的表露。盘扣是传统服饰的精华,也是传统服饰的标志性元素,它与华服形影相依,更是华服的点睛之笔。”邢晋一边讲解,一边拿起一个“蜻蜓盘扣”向大家展示。
“你们看,就这样绕一绕,记住顺序”在邢晋的耐心讲解下,一个活灵活现的“蜻蜓盘扣”完成了,看着简单的布条变成了精美的“蜻蜓”,嘉宾们争先恐后,纷纷拿起材料,尝试自己动手制作“蜻蜓盘扣”,绕线、编结、整型在邢晋老师的指导下,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埃及留学生孙柔佳逐渐掌握了技巧,制作出了一个精美的“蜻蜓盘扣”,这只盘扣也被当作礼物送给她做纪念。孙柔佳对这件礼物爱不释手,她激动地说,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盘扣,没想到自己居然可以完成得不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她还说,这次峰会让她增长了见识,还了解了不少非遗文化,不仅体验了盘扣技艺,还在泥人张泥塑展位亲自体验了绘画环节,非遗传承人亲自教她调色、上色,她觉得这些非遗传统文化都非常有魅力,对自己深入了解中国很有帮助。
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中国著名的年画品种。题材广泛,一件画稿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套版印刷,再以彩色填绘,把木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
在看到杨柳青木版年画有“福”字的木版套印后,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乌舒洛娃索菲娅拉玛扎诺夫娜就迫不及待地想尝试做一下。“我刚来中国的时候ManBetX万博,老公就说你嫁给我就特别有福了,当时我就不理解什么是福,特别有钱?特别健康?特别快乐?我在连续说了这3个答案之后,老公说把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就是特别有福,我一下就理解了。”随后在杨柳青画社第五代传承人左玥的带领下,乌舒洛娃首先用刷子蘸取红色的颜料,刷在木版上,然后用空白的画布扣在上面,再用耙子反复擦压,最后画布上就留下了一个红色的福字图案。乌舒洛娃对于自己亲手制作的这件非遗物品非常满意,她表示一定要把这个福字带回去。“我要把中国的非遗带到自己的国家,也把福气带回去。”(记者李文博张艳 摄影记者张立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