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BetX万博《大槐树移民图卷》是由曾任山西省洪洞县政协常委、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洪洞县美协副主席、洪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二级美术师、山西旅琼花鸟画家、北京天香画苑主人李银贝先生,前后历时六年,创作完成的一套关于大槐树移民的图画和文字讲说。
《大槐树移民图卷》内容包括几十幅“移民场景图画”和与之相匹配的“长篇歌谣——洪洞干板500句”。
该图卷通过连环画的形式,以浓墨重彩的绘画表现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移民场景,刻画了几百个具有代表性的移民人物,人物栩栩如生,画面形象生动;整幅图画既有独立性,又有连贯性,充满了故事情节,洋溢着人物情感,集中呈现了明代大槐树的移民场景。
长篇歌谣采取洪洞干板的表现形式,以一位洪洞老人的身份和口吻,向人们讲述着移民的故事。其故事内容不仅限于移民过程本身,也涉及到丰富的地方文化习俗、生活习惯,最重要的是升华了明代移民主题,塑造了一群响应明朝政府号召、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拓荒牛的形象。此歌谣一经面世,就以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情真意切表意丰富的内容情感,深深打动了海内外众多的观众和听众,拨动了亿万古槐移民后裔的思乡心弦,随着一年一度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的举办和传播,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移民场景图画”和“长篇歌谣”相得益彰,使《大槐树移民图卷》成为一套最能集中再现大槐树移民场景和正面弘扬大槐树移民方略宏大主题的绝美图卷,当时就起到了轰动社会的效应,至今传颂不衰,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本文对这套移民图卷的诞生及其传播过程,初步梳理如下。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又名洪洞大槐树文化节,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在每年清明节前后举办的大型文化节日。1991年4月,洪洞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首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33届。
洪洞已成为全天下古槐移民后裔的“根祖圣地”“华人老家”,这固然是因为古大槐树是亿万移民后裔的精神家园,是他们寻根祭祖的最佳场所。洪洞上下对“亲情文化”“根祖文化”的打造和宣传,也极大地激发起移民后裔的思乡情结和回乡愿望。其中,就有李银贝先生所作出的贡献和努力。
2003届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上,有一个亮点,就是由李银贝先生主持构图绘画创作的移民图画——《大槐树移民图卷》,在本次寻根祭祖节上展出。一经展出,就引起了广大群众和媒体的关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关于《大槐树移民图卷》的创作过程,李银贝先生回忆说,“大槐树移民图”,开始是由时任大槐树公园管理所所长的芦葆桐老师创作的,他自己也参与了描绘,先是用油彩画在祭祖园的墙壁上。由于时间长了、颜料褪色的原因,大槐树祭祖园又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瓷砖烧制工艺,将移民图镶嵌在墙壁上供游人观赏。后来,芦葆桐老师又在宣纸上多次修改绘制,并印刷宣传。
芦宝桐先生创作的移民图壁画,对移民场景做了概括表现,但由于壁画的局限性,不能充分表现明朝大槐树移民的丰富内容和深刻主题,不能不说是一种欠缺和遗憾。
李银贝在洪洞县文化局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在每年祭祖节上都参与一些具体的工作,曾多次陪同客人参加祭祖活动。由于亲身的经历和感受,特别是拜读了李存葆老师的长篇散文《祖槐》后,深受启发,逐渐对大槐树移民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通过深入研究大槐树移民的相关资料,对大槐树移民的时代背景、移民国策、移民场景、移民路线、移民成效及具体细节等,都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辩证的认识判断。
他说,当年在大槐树下长达50年的18次迁民,是明政府组织实施的安国兴邦的一项重大举措,移民先祖不是逃荒,而是开拓。他们不但有痛别故土的两行热泪,更有开疆拓土、建设国家的一腔热血。先祖们担挑车推的不仅仅是生活家当和劳动工具,更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洪洞大槐树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留在历史记忆中的一个深深的脚印。移民先祖们在这里以悲壮豁达的情怀展示了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在长达六百年的岁月里,代代相传,怀念故土,创造了博大精深、感人肺腑的亲情文化。
从这一段表述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李银贝对明朝大槐树移民政策方略,是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这就是他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他总是站在国家的立场、历史的高度,来思考事物的本质。他说移民先祖们,是“拓荒牛”,具有“开疆拓土、建设国家的一腔热血”,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对移民先祖及他们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精神,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有了这样的认识高度,李银贝就在思考着如何创作一幅大槐树移民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独自在祭祖园的壁画前观看,突发奇想:如果把大槐树先祖们迁移时留传下来的很多感人的故事串起来,画一幅长卷人物画,用绘画语言生动形象地将这一厚重的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地表现出来,远道而来寻根祭祖的大槐树后裔肯定乐见,意义十分重大。谁来画呢?考虑再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来吧。
其时的他心目中,渐渐形成了一个远大的念头,决心以绘画的形式,创作一幅大槐树移民长卷,就像连环画一样,把一个个移民场景集中连续表现出来。
2002年初,李银贝初步拟定出创作方案:一写脚本;二制作服装道具;三组织演员表演照相;四根据照片利用电脑制作组合;五根据组合图像艺术加工绘制画稿。在脚本创作中,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走访了有关专家学者,经过构思设计,初步拟定了十三个故事情节:普润驿集中、广济寺墙看迁民告示、签办迁照、发放川费、吃老家面、告别石经幢、叩拜大槐树、骨肉痛别、观看脚指甲、饮汾河水、拜别莲花池、望亲台痛别、踏上征途。没想到组织表演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折腾了十几天,以失败告终。随后,李银贝到临汾古玩市场购买了100多本连环画,想参照连环画上的人物动态绘制草稿,翻看了几天,也无所收获。这时,侯马市画家赵峰先生引荐他找到了青年画家杨苇。杨苇精明能干,天赋极高,尤其擅长古代人物画。根据李银贝提供的脚本,杨苇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几次修改,终于完成了白描初稿。拿回初稿后,李银贝请文化界的朋友观看并征求意见,对几处内容进行了重大改动,对一些局部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划,经过修饰、润色,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大槐树移民长卷彩稿的绘制。
绘制完成的移民图,包括普润驿移民集中图、广济寺墙看迁民告示图、签办迁照图、发放川费图、吃面条图、与大槐树作揖告别图、跪拜石经幢图、分佛像香炉图、砸铁锅瓦罐图、折槐树枝图、牵牛图、分豆腐碾盘图、小脚两瓣指甲图、以麻绳串手图、老鹳滩渡口图、汾河边饮家乡水图、辞别莲花池图、给先祖烧纸钱图、相思鸟盘旋图、望亲台痛别、踏上征途图、拓荒牛奋进图,等等。一幅幅图画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生动形象、场景表现突出、情感表现丰富的大槐树移民长卷。
在2003年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主祭仪式上,李银贝绘制的移民长卷图进行了展示,就引起广大群众和媒体的关注,算是大功初次告成。
就在众人欢庆李银贝的这一前所未有创作成果的同时,另一项更加繁重的任务又在等待着他。移民图虽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光有图,大家还是看不太懂,这就需要用文字来辅助表述。
祭祖节展示结束后,李银贝把移民长卷图铺在县人大三楼会议室,每天边观看边思考着。前来观赏的人们络绎不绝,大家在纷纷赞赏的同时,因对图画的内容不甚了解,就需要李银贝对照着图画一一做解说。来的人多了,仅解释就颇费口舌,有时竟到了口干舌燥的地步。李银贝就思考着给图画配一些文字ManBetX万博,来取代自己的解说词。用什么样的文字表现形式,李银贝颇花了一番心思。用诗词?说明文?这么多复杂的内容根本讲不清楚。文字过雅了,不适合广大普通观众;文字过俗了,也不足于表达对移民之事的敬重。思来想去,李银贝想到了用民间流行的顺口溜——洪洞干板,以一位洪洞老人讲故事的口气来讲解,比较恰当。
洪洞干板是洪洞地方歌谣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通俗易懂,雅俗结合,有韵有散,韵脚多变,形式灵活,是洪洞民间艺人走村串巷表演过程中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洪洞大地上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著名的洪洞民谣《福香妈哭夫》,就是采用了干板的形式来演绎的。
于是,李银贝对照着一幅幅移民图画,开始了移民歌谣的创作。“诸位光临洪洞县,听板来一段。话说六百多年前,元末社会大动乱,农民起义造了反······”他从元末战乱频仍、百姓多灾多难、明初全国各地大萧条的历史大背景讲起,娓娓道来。“朱元璋,本事大,建立明朝坐天下。为了兴邦安国家,批奏决策圣旨下。”他言明了明朝移民的宏大国策,是为了“兴邦安国”,是国家建设、国家治理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一家一户的安居幸福。当然,百姓都是安土重迁,不愿意轻易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园,官府在移民的具体过程中,采取了一些诱骗和强制的手段,也是无可奈何的做法。当时,官府从移民的生计考虑,也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诸如发川资、凭照、土地及免税等。这些优惠措施,客观上促进了移民大业的顺利进行。
移民为了一家人分在一起,就暗暗想出了一些应对的办法。“三个姓,回翟常,其实就是一个娘······”这也是人之常情,一家人不管天涯海角,总想着能迁到一个地方。
为了亲人日后能够取得联系,移民也想出了一些办法,留下了一些相认的证据。“祖传佛像有两尊,兄弟两人跪着分······黑铁锅,灰瓦罐,一锤下去砸几片······劈锅孙,砸锅李,瓦片张杨铜佛吕。铁佛吕,分锅牛,香炉赵马打锅牛······”
为了留下个永久的纪念,移民临走时折取槐树枝,头戴莲叶,抓一把家乡土。“古大槐树在心间,折枝槐叶留纪念。娃小树高探不着,我把我娃嘟嘟高。”“莲叶圆来莲叶尖,头戴莲叶求平安。”“抓起一把故乡土,热泪滴在脚下路。怀里揣进这把土,迁到他乡种槐树。”
移民父子母女互相安慰鼓励,不要恋家,也充满了乐观精神。“荒草滩里疙垄下,挖个地窝就是家。牛上房顶鱼上树,哪里就是安家处。驾犁围地一晌午,咱家有地几十亩。野兽出没一大群,搭起棚子就住人。”
移民带着自己的手艺上路了,他们把先进的文化技艺,带到了迁移所在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一枪王和大刀李,迁移也在人群里。算卦的,药铺里,饭铺面铺油坊里。打簟的,瓷窑里,铁匠木匠酒坊里。”
移民带着自己的家当上路了,他们还要凭借着自己的家当生活。“独轮车子吱扭扭,铁撅耙子在上头。槐木扁担忽悠悠,锅碗瓢盆筐里头。”
在移民的队伍前面,有有一位陈家老汉,赶着牛车,带着孙子和磙子,带着对新生活的期盼,行进着,开拓着,他就是移民中的拓荒牛。“披星戴月血汗洒,离开老家安新家。开疆拓土齐奋发,舍喽小家安国家。”这一幅拓荒牛,就是千万移民的代表,正是他们舍小家为国家的舍取精神,正是他们开疆拓土、建设新家园的奉献精神,才使大明王朝奠定了基业,也才使我们国家繁荣昌盛。
这样,历时一年多的时间,洋洋洒洒500言的干板初步完成。朴实的地方语言和通俗形象的绘画合二为一,图文并茂,观赏性极佳。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大家拍手叫好。朋友贾晓剑对他说:李老师,你作的不是洪洞干板,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李银贝谦虚地说:也说不清是什么体栽,或许是“两不像”吧。有人赞赏说:移民图卷是洪洞的清明上河图。时任洪洞县人大主任张国平看了移民图后,曾语重心长地鼓励李银贝说,“只有文化能流传后世。”这从侧面反映了李银贝创作的《大槐树移民图卷》获得了巨大成功,代表了洪洞移民文化的最高水平,是一件当之无愧的时代精神文化产品。
李银贝先生创作的移民图卷,使移民大业与国家建设联系在一起,使移民主题得到了提高与升华。移民歌谣与移民图相匹配,起到了相得益彰、图文相映的良好效果。一幅《大槐树移民图卷》,以其博大精深的场景内容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主题,呈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感染力量。《大槐树移民图卷》,是大槐树移民文化中一件划时代的艺术珍品,是一座大槐树移民文化的历史丰碑。她的艺术感染力,随着时空的推移,必将产生更加强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大槐树移民图卷》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和赞赏,各种报刊、电台先继进行了宣传报道。
2006年3月,在时任洪洞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汪学文老先生和时任洪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晋廷瑞的大力支持下,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其后李银贝在原稿的基础上,又重新修改绘制,对干板文字内容,逐字逐句进行了反复推敲、修改补充。2008年8月,在时任洪洞县政协主席任保家的大力支持下,又进行了第二次印刷。
此外,《大槐树移民图卷》还以剪纸的形式,进一步得到传扬。2006年10月,为参加大槐树祭祖节与中国武汉剪纸节,李银贝将《大槐树移民图》绘画构思创意交给洪洞县剪纸协会会长郝小翠,让她用剪纸的形式进行再创作,共同完成了一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大槐树移民图》。2007年4月,此作品在洪洞大槐树祭祖节中展出,获得极大成功,有观众称之为“千古绝唱”,并在中国武汉剪纸节中荣获金奖。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大槐树移民图》剪纸作品参加了首届“中国巧手”澳门行暨妇女公益合作交流活动,被澳门泽爱慈善会收藏,并置放于礼宾府。
其后,经各种媒体、网络形式的演绎传唱,把《大槐树移民图卷》推向全国。2012年,在李银贝的创意和策划下,洪洞县电视台制作播出了《大槐树移民图卷》(视频版),李银贝先生本人唱颂了歌谣全部内容,播音主持人深情对白了由李银贝撰写的序曲: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一曲朴实无华、情真意切的民间歌谣,饱含着深情,饱含着辛酸;凝聚着敬仰,凝聚着企盼;从亿万大槐树子孙的心里迸出,在历史的长空里传颂了几十辈,回荡了几百年,传遍了山山水水,传遍了四面八方。山西洪洞,你是亿万大槐树子孙魂牵梦绕、翘首向往的精神家园!大槐树啊,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棵根深叶茂、神圣永恒的精神大树!······
《大槐树移民图卷》及其创作的另一文化精品——《大槐树组歌》,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亿万槐乡移民后裔中传唱着,在中华大地上传唱着,在历史的长空里传唱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港媒:反中乱港组织“香港记协”新主席上任不足20天,已被《华尔街日报》辞退
余承东曾担心车价越来越低:牺牲质量和体验!博主:拆解某品牌车型,三电不少部件用的芯片不是车规级芯片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名不虚传!毛坦厂复读首次超过2万人,2025届112个班,每班195人
保安爷爷化身幼儿园领舞,小朋友们跟着爷爷跳的很开心,网友:老了我也去幼儿园当保安!!#幼儿园保安##...
荣耀平板 9 获推 MagicOS 8.0.0.166:新增荣耀任意门、迷你小窗